刚进入研究生校门时,选择是多样的,前途是迷茫的,对未来是充满向往的。在还未入学时,导师就多次询问王学长是否有读博的意愿,王学长也憧憬过在科研道路上打怪升级,SCI拿到手软,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但在新生见面会上,辅导员给大家分享了就业数据,毕业生平均年薪18万,都成为了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喜笑颜开,满怀憧憬,那时月薪一两万对年轻的学子们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 在读博和就业之间,当时的王学长并不知道哪条道路是最适合的,作为导师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也是俗称的开门大弟子,所以也没有同门师兄师姐的道路可以借鉴参考。既然无法沿着前人的道路行走,那就走出一条新路来。在科研上,和导师每周开一次组会报告科研进展,由于研究的方向是新兴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道公式、每一个程序、每一行代码,都得自己摸索前行。那时的王学长无比焦虑、彷徨,仿佛驾驶着一轮小小的扁舟,随时可能会被浩瀚科研之海的风浪所倾覆。读博需要战略定力和极度耐心,可彼时年轻的大家被高速发展的繁华世界所吸引,哪里沉得下心去坐“冷板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去做长期研究呢?
求 索 于是在深知性格等各方面并不适合读博后,王学长便踏上了漫漫求职路。信息是第一资源,为避免信息差,王学长频繁参加就业讲座、就业招聘会等活动,详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的就业信息。多次邀请学院的师兄师姐吃饭聊天,询问工作实际和切身感受。 学院的毕业生出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的交通勘察规划设计行业,该方向学院实力雄厚、校友力量强大、也是和专业知识结合最紧密的,毕业生去向最多的,但国内基建行业目前已显饱和趋势。一种是新兴的互联网、智慧交通行业,该方向工资待遇丰厚,是未来的前沿技术,但行业新兴、不确定性大、技术要求高、行业竞争形势激烈,目前毕业生也趋之若鹜。一种是选调生、公务员、人才引进等,该方向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工作较为稳定,也是毕业生当下较为青睐的选择。
实 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面了解学院主流的三种职业路径和特点后,王学长开始了他的长期实习之路。在传统行业,王学长在两家设计院进行了数月的实习,详细了解了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前景。由于疫情因素,大多数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公司实习招聘中断,王学长也努力准备相关项目的笔试面试。同时,王学长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参加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参与策划20周年院庆晚会和电竞比赛,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还参与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重要足迹寻访重温活动”,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学长也担任了丰城青学联副主席,任职期间参与组织多项活动,致力服务青年成长;通过“青苗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了丰城市委政法委和宜春市交通运输局的实习,服务基层群众,实地体验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模式。
初 心
秋招期间,王学长广泛投递简历,积极准备笔试面试,最终也如愿斩获多个offer,最后王学长决定遵从本心,回到家乡工作。 王学长曾在外求学七年,也曾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登上过陕西的华山绝顶,欣赏过重庆的洪崖洞风光,但家乡的一切都在呼唤王学长,家乡才是心之所往。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王学长的家乡宜春有着无比灿烂的过去,也必将有璀璨辉煌的未来。宜春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人文胜地,产业集聚、加速崛起的发展热地,“生态绿城、禅宗圣地、月亮之都、温泉之乡”的名片闪闪发亮,走在前、作示范、勇争先,“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这正需要大量青年人才扎根家乡、不懈奋斗,为家乡百姓做一些实事,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王学长愿意同一代代热爱家乡的人一起,感受家乡变化,参与家乡振兴,服务家乡、回报家乡。
学长寄语 当下时代变迁异常迅速,我们祖国用四十年的艰苦奋斗赶上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成就,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这很容易造成人心浮动,而互联网也又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千人千面的精彩生活,这使得年轻的大家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和焦虑,唯恐赶不上时代的浪潮,为时代所抛弃。希望大家能不被外界所干扰,我给大家提供四种方法:一是探索内心,了解自己是谁,擅长什么,想做什么,一切焦虑、纠结都来源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是认知世界,多看书,多和人交流,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三是勇于实践实习,多尝试多试错,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经历丰富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四是改造自我,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值得学习的长处,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从经历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