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初入校园,对于刚踏上科研之路的他也曾感到迷茫,即使前路困难,他仍凭着坚韧一路向前,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走进大学的知识殿堂,以一腔热血在科研之路上勇攀高峰。
在创新中奏响青春之歌的科研人
在刚步入大学时,周学长便积极参加各个社团组织,在大一就开始在侏罗纪电子制作协会的培训下接触到电子制作的知识,之后在兴趣驱动下迅速扩充了自己的电子制作知识库,与朋友一同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相关的比赛。此后无论是课内的学习还是课外的实践都勇于拓展,积极学习各位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同时也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尽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大二时,周学长申请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作为团队负责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知婴时代——AI育儿领域的先行者”,开展对婴儿的主动服务的研究,了解了关于情感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借助计算机视觉对婴儿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判断婴儿的情感,最后顺利结项。现在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学长也积极参与助老监护机器人项目,负责对老人跌倒的加速度检测工作,判断老人的姿态,借助加速度传感器分析老人的加速度,识别并判断老年人的跌倒情况,对于帮助老年人预防摔倒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学长认为做科研项目对他来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参与的两项大创项目,一项面向婴儿,另一项面向老人,不管是在看见我们的设备检测到婴儿的哭声然后哄婴儿时,还是看见老人即将摔倒时我们的报警,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对于这个社会,即使是小小的一份子,我们也能够贡献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
在钻研中谱写青春之篇的竞赛人
大学三年,周学长可谓收获满满,他曾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一项大创精品项目;多次参加学校本科生科报会、校电赛以及风磁电车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对于科研和比赛,作为一名大三的“老”学长,周学长认为创新对于学习工科的同学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在比赛和科研项目学到最多的,就是需要大家能够将平时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他用令各位大学生“瑟瑟发抖”的高数举例:“就比如高数,我们学习积分和微分,如果仅仅是停留在高中阶段那种做题的思维之中,无非就是套公式解题罢了,但是以自动化专业来说,工业界最实用的PID算法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我们要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功,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积分是对过去的判断,比例是当前的,而积分是控制将来。比赛与科研对我而言,无疑是认识自己与所学专业的最好的途径,作为比赛而言,成果固然是展现自己的一环,但是,往往过程比结果更加的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比赛就是检验自己的途径,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然后收获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很艰难,但是有的时候只有你经历了痛苦,才能证明你在成长。”作为一名科研er,周学长取得各项成就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坚强的意志,他回忆曾经做电赛的四天三夜,窗外的的太阳东升西落,窗内的他们刻苦钻研,那值得他大学四年铭记,痛苦着也幸福着,是成长最好的写照。
在创新中缔造青春华章的新青年
周学长觉得在他大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创新,他的导师时时敦促大家要牢记创新,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很多事情上要看十年甚至二十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这三句话是老师对创新的要求。他回忆到,在大学伊始,老师要求他们“重拾儿时的梦想”,当时刚刚经历高中的他确实有些迷茫了,当老师要求他说出梦想时更是沉默。 于是他认识到,大学要恢复自己的想象力,要有自己的梦想才行,然后加上行动力才能创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时常对自己提出问题,多问问为什么,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圈中,要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对于自动化专业,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自动化专业作为与人工智能深度挂钩的专业,对于每一个自动化人,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不仅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如今的新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周学长建议可以在大学伊始对一些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相关的企业历史以及技术背景。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他说:“对于自动化这样一个大而杂的专业,我们要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大一刚开始时给自己拟定一个学习计划以及生涯规划是很有必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随波逐流,只能一直跟着别人的脚步前进!”
学长寄语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我做科研,成功的经验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面对前路未知的世界,我们都有过憧憬,也有过迷茫,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